一个“联”字破解就医难 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创新联合门诊/病房模式让群众省时省钱更省心

来源:     作者:渝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27    
2025-04-27 14:21:07 来源:上游新闻

“省时、省钱、省心。”近日,家住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的糖尿病患者刘阿姨,通过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简称“紧密型医疗集团”)在珍溪设立的联合门诊/病房的规范管理,血糖控制达标,未出现急性并发症。

“今年流感高发期间,得益于联合门诊/病房的建立,我们对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救治和及时转诊率有了大幅提升。”涪陵区马武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陈平表示。

这些变化背后是紧密型医疗集团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实践。通过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级医院建立深度协作“纽带”,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了下来”,基层服务能力“提了上去”,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就医便利。

当三甲医院的“硬技术”与乡镇卫生院的“毛细血管”深度交融,涪陵区百姓“看病难”的旧叙事,正在山城褶皱里悄然改写。

专家下沉“传帮带”,技术帮扶“强基层”

“过去,基层医院遇到复杂呼吸系统病例,我们心里没底,患者也不敢信任。”马武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主治医师涂淡坦言。而这种困境,随着紧密型医疗集团联合门诊/病房的落地正在被打破。

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感染科主任郭武的带领下,马武镇中心卫生院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为特色,每周四固定开展专家坐诊、疑难病例查房和基层医护培训。郭武介绍,联合门诊/病房的核心任务是“资源下沉、基层首诊、社区康复”,通过“全科+专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对急危重症的识别与救治能力,让紧密型医疗集团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看得见的是,马武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对季节性传染病、传统传染病等的认知有了明显地加强。”郭武举例,能做到早期初步识别结核、肝炎等高危可疑病例,及时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让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此外,郭武表示,今年计划将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引入卫生院,并提供便携式设备,指导卫生院医生掌握操作。“郭主任他们科室通过联合门诊/病房一直在为基层患者做实事。今年有了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我们就能诊断肺部感染、肿瘤等疾病了。”陈平说。

上下念好“‘联’字诀”,智慧医疗“通血脉”

“这里费用低、离家近,医生水平也有保障。”有着10年糖尿病史的叶大叔说。在珍溪镇中心卫生院,由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卢建刚领衔的联合门诊/病房,聚焦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成为当地患者的“健康管家”。

“基层慢病患者占比高,但规范管理能力有限。”卢建刚介绍,联合门诊/病房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将急性期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康复,并由专家定期查房指导用药,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闭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同时,还通过“带教式查房”提升基层医护水平。

但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关键在“联”。涪陵区27个乡镇,要想全覆盖,对于紧密型医疗集团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大多是危急重症或疑难的患者,“科室的医疗资源也是比较紧张,同步还要把联合门诊/病房做好,面临着的是双重压力。”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卢建刚表示。

信息化建设则为医疗协同插上“翅膀”。据卢建刚透露,医疗集团将搭建全区慢病管理平台,患者血糖、血压等数据实时上传,专家在线指导用药,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基层筛查—区级治疗—社区康复”全程管理,联动资源、联强技术、联通人心,让区域医疗资源形成“一张网”。

民生福祉“获得感”,写在百姓“口碑里”

就医体验感如何?患者最有发言权。

自联合门诊/病房运行以来,基层医院急性病症治疗水平、慢性疾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等)规范处置率、双向转诊速度、当地老百姓的慢病防控意识等大幅提升,“省时、省钱、省心”成为基层患者的共同感受。

联合门诊/病房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患者获益,更在于为基层医院培育“内生动力”。

紧密型医疗集团派遣的都是中级及以上的一线临床专家,每周开展点对点培训、每月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病例分析、专题讲座、急危重症识别、合理用药、实用技术操作等。基层医护人员还可到上级医院轮训,参与病例讨论和查房,“且相较于进修培训更自由,赶集日正是卫生院忙的时候,就可以不用上来培训。”卢建刚说。

截至目前,紧密型医疗集团已在全区范围内设立联合门诊14个、联合病房17个,累计派遣中级及以上职称专家115人次,直接服务门急诊及住院患者1900余人次,并在敦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脏康复护理联合门诊,一幅“小病不出镇,康复在基层”的医疗新图景正在涪陵全域徐徐展开。

改革攻坚“再出发”,健康守护“全域化”

医疗改革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从“病人追着专家跑”变“专家围着基层转”,从“往上跑”变“就近看”,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创新推出的联合门诊/病房模式,不仅破解了基层医疗“弱”、群众看病“难”的困局,更激活了区域医疗资源的“一盘棋”。

涪陵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制定的阶段性发展规划显示,2025年底前,全区联合门诊及联合病房年服务患者量预计突破10000人次。

“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就是医疗改革的初心。”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疗集团将进一步扩大联合门诊/病房覆盖面,推动优质资源持续下沉,让区域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全域联动、全民共享”。(资讯)

(文/肖亚平 江艳)

编辑:向娇    责编:王峻     审核:赵蕾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渝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