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巴新“小天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儿科李世玲在巴新开展人工皮技术

来源:     作者:渝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07    
2025-04-07 13:50:45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近日,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总医院(简称“莫港总院”)新生儿病房传来喜讯。第14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李世玲,在莫港总院新生儿病房成功使用人工皮技术,预防呼吸机导致的新生儿发生鼻损伤。这一举措为早产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护理。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作为一种不用气管插管就能帮助呼吸的治疗方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早产儿和患有RDS的婴儿而言,更是挽救生命的利器。

但是,由于新生儿的鼻尖部皮肤薄且缺乏脂肪,长时间使用CPAP会导致鼻部与鼻塞接触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如鼻部溃疡、压疮及局部组织坏死,严重时甚至影响鼻腔发育和呼吸功能。李世玲看到这一情况,主动向莫港总院新生儿科提出:我能解决。

李世玲从国内购买人工皮、打孔机,不远千里带到巴新。人工皮是一种仿生皮肤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弹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和皮肤很好地贴合,能够有效减少机械摩擦和压力集中,降低皮肤损伤的风险。

李世玲制作个性化敷贴,贴在接受CPAP治疗的宝宝鼻子和鼻塞接触的地方,这样既能缓冲压力,又能减少摩擦。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推广,还能大大降低宝宝鼻子受伤的风险,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更安全、更舒服。该技术在巴新推广一个月以来,使用CPAP的宝宝鼻部损伤的情况明显减少。

此外,病房原本用于固定CPAP管道的帽子由毛线缝制,弹力较差,容易移位,不仅增加了患儿鼻损伤的风险,也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确保CPAP管道的良好固定,李世玲利用弹性布料为患儿缝制了特殊的帽子。这些帽子根据患儿的不同体重设计了多种尺寸,不仅能够稳固地固定CPAP管道,还能确保患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CPAP治疗的效果,减少了因管道移位导致的治疗中断或并发症。

据悉,第14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由10名队员组成,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牵头整建制派遣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均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昌区人民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的临床业务骨干,其中,博士3名、硕士4名、学士1名;平均年龄为36.7岁。该批医疗队于2024年10月11日离渝启程赴巴新,在莫港总院执行为期1年的国家援外医疗任务。(资讯)

原标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儿科李世玲在巴新开展人工皮技术

编辑:周晋羽    责编:王峻     审核:王光建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渝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