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生机勃勃的时节里,中冶建工承建的万开高速项目传来捷报——学堂坝隧道左线顺利贯通。这是新春开局的一声春雷,奏响了项目建设的奋进序曲。
隧道深处,机械轰鸣,焊花飞溅。中冶建工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施工。他们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攻克难关,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建设者的荣光。
学堂坝隧道左线的顺利贯通,标志着万开高速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这是春天的礼物,更是奋斗的见证。中冶建工建设者们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掀起大干热潮,为巴渝大地铺就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项目效果图。
中冶建工承建的万开高速项目,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梁镇和沙河街道交界处,主要施工内容有千家互通、学堂坝隧道以及万开达高速项目全线路面工程等。其中,土建工程施工范围南北4.5千米、东西1.5千米,桥隧比49.16%,主要由8条新建匝道、1条既有匝道帮宽、G42沪蓉高速拼宽桥、12道钢筋砼盖板涵、1座新建人行天桥、1座新建车行天桥、1座拆除及还建跨既有高速人行天桥、5条乡村道路改线、学堂坝隧道组成。
技术优化 打好隧道贯通“攻坚战”
学堂坝隧道位于千家枢纽互通和高梁北互通连接线上,全隧为Ⅳ、Ⅴ级围岩,左线长588米,右线长576米,最大埋深78米,为极小净距隧道,存在洞口浅埋偏压问题,施工难度较大。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全力攻克学堂坝隧道施工难题。面对洞口浅埋偏压问题,项目团队在施工前便进行了细致勘察,精确掌握地形与地质数据;采用地表预加固注浆的方法,增强土体稳定性,防止洞口坍塌。开挖时,运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台阶法,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减少围岩扰动,同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利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拱架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快速封闭成环,有效抵抗偏压,切实保障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智慧建造 引领项目建设“创新路”
为顺利推进工程施工,项目团队持续深化精品工程创建,运用先进监控量测技术,通过布置位移监测反光片、地表沉降反光片,严密监测围岩变形情况;应用BIM技术进行方案技术可视化交底以及可行性验证,保证了方案有理可依、施工有据。
同时,该项目作为中冶建工2025年度重点项目及重庆市双重预防机制试点项目,项目团队全力打造中冶建工质量标杆样板工程,举办质量观摩活动,重点展示钢筋智慧生产中心智能化生产线、工地试验室设备及运用、现浇箱梁及隧道施工工艺做法亮点,有效将项目安全、质量有机融合到项目管理运营,加强安全质量全过程管控。
项目团队撰写的《万州至开江D合同段项目基于BIM智慧建造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五届“智建杯”智能建造创新大赛金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优智杯”智慧建造应用大赛二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石金杯BIM技术大赛”优秀奖;《提升桩基钢筋笼验收一次合格率》荣获重庆市QC成果“一等奖”。
党建赋能 为项目注入“红色动能”
项目党支部以“四个一批”为载体,以打造“五型项目党支部”为着力点,以“党建+”示范项目创建“爱心驿站”品牌,打造集休息、饮水、医疗救助、文化长廊、厂务公开为一体的爱心驿站,在施工现场开展家属“安全寄语”活动,架起安全连心桥;广泛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与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万州区交通局、业主单位等紧密协作,深度整合各方资源优势,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打头阵、挑重担、当先锋,参与抢险救灾、解决征地拆迁难题、对沿线村民住户实施帮扶,切实以高质量党建为项目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央企社会责任与担当,赢得了政府部门、业主单位一致好评。公司收到重庆市万州区减灾委员会,高梁镇人民政府,恩施至广元国家高速公路万州至开江段万州建设指挥部等发来的多封表扬信及感谢信。项目党支部荣获重庆市国资委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项目部获评万开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廉洁文化示范点”。
重任在肩,行而不辍。目前,项目隧道左洞贯通、拼宽桥下部结构浇筑、F匝道2#桥、D匝道1#和2#桥桥面施工均已完成。项目团队将继续坚持干字当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后续施工工作,争取早日实现隧道全面贯通,为完成建设目标,打通G5012国家高速横向联络线,加快构建重庆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万州综合运输枢纽,助力沿线经济发展不懈努力。
(孙才能 廖金生)